知己知彼 - 解構常見病原體 🦠

RAZE.
4 min readSep 15, 2020

--

Photo by CDC on Unsplash

沙門氏菌,大腸桿菌與甲型流感 — 相信大部份人都知曉這些名字,或者曾經身受其害。那麼你又聽過糞腸球菌嗎?膿腫分枝桿菌?腸炎弧菌呢?

其實引致疾病的化合物、細菌及病毒都被統稱為病原體。

雖然肉眼看不見,不過它們卻幾乎無處不在。

很恐怖對吧? 大家又毋須過份擔憂,

只要知己知彼 — 就能夠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。

大腸桿菌

大腸桿菌

種類:細菌

出沒地點:廚房鋅盤

危險之處:食物中毒

預防方法:處理生肉後徹底洗淨雙手、砧板、廚房料理台及有關用具

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

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

種類:病毒

起源:2009年墨西哥出現首位人類感染個案

危險之處:與甲型流感(又名豬流感,導致1918年流感大爆發)相近

預防方法:咳嗽或噴嚏時掩著口鼻、避免與患者作親密接觸

腸道沙門氏菌

腸道沙門氏菌

種類:細菌

出沒地點:生肉、家禽及海鮮

危險之處:肚瀉、發燒、胃抽筋

預防方法:將食物徹底煮熟後始進食。處理食物時注意衞生並將食物存放於適當溫度

副溶血弧菌

副溶血弧菌

種類:細菌

出沒地點:海水、魚類、貝類及泥土

危險之處:令傷口易受感染。免疫力較弱者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

預防方法:避免交差感染。處理海產時採納適當保護措施並保持個人衞生。

甲醛

甲醛

種類:化合物

出沒地點:煙草及油漆

危險之處:咳嗽、氣喘及噁心

預防方法:避免於室內吸煙並確保空氣流通。

丙型肝炎

丙型肝炎

種類:病毒

起源:早於14世紀發現

危險之處:損害肝臟運作、造成肝硬化或引致肝癌

預防方法:避免共用針筒、安全性行為、紋身及穿環時遵守嚴格衞生守則

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

種類:病毒

起源:早於15世紀於意大利發現

危險之處:嚴重發炎反應導致敗血症、有機會加重慢性病症狀

預防方法:定時洗淨雙手、咳嗽或噴嚏時掩著口鼻

霉菌

霉菌

種類:細菌

出沒地點:潮濕地方例如屋頂、窗邊及喉管

危險之處:食物中毒及過敏反應

預防方法:保持家中乾爽並且定期使用防霉產品

這列表當然未能囊括所有病原體 — 平均每年全球都會發現3至4種新病毒。

治療細菌導致的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;而病毒則需要靠抗病毒藥物或接種疫苗作預防。

預防病原體的方法並不複雜,不過如果忽略了預防措施,仍可使用酒精將病原體有效分解。

酒精能夠破壞病原體的蛋白質結構,把細胞分解為無害的微小部份。

雖然酒精可以在10秒內殺滅病菌,不過酒精容易揮發,

因此噴霧被視為更有效的方式 — 能夠停留在物體表面的時間較長,所以殺菌效果更好。

作為消毒清潔的標準手段,酒精及漂白水其實亦存在其他隱憂,例如使用方法、有效時間等 — 病原體能夠在清潔後迅速重新積聚,再次構成威脅。

Raze 正正為大家提供一個自我潔淨新方案:這種自動化潔淨技術憑藉光能啟動,有效分解病原體並持續運作3個月。

Raze 光觸媒納米噴霧能夠黏附在物體表面,繼而形成長效塗層殺滅病原體,毋須頻繁清潔。

科技發展至今,巿場上已經出現多種創新清潔方案,以代替傳統酒精消毒劑。

時勢縱使艱難,希望我們可以互相扶持,携手渡過這個艱難時刻!🙌

--

--

RAZE.
RAZE.

Written by RAZE.

We are a group of scientists, entrepreneurs, storytellers, thinkers, activists dedicated in science and innovation to protect human life.

No responses yet